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出产的棉花十分优质。该流域农业不能靠自然降雨,为了灌溉棉田,修建了许多灌渠,每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采走大量的水。但灌渠有30%-75%的水因沙漠高蒸发率和沿途渗漏而损失,水量损失很大,加上各国之间水争不断,咸海失去了80%的水体。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

(3)为防止咸海进一步减小,该区域在农业生产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深居内陆,流域内年降水量极少,入湖水量少;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面面积减小。 (3)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修建地下引水渠;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灌溉面积;加强国家间用水的协商与合作。 【解析】 第(1)题,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岀两河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咸海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 第(2)题,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 第(3)题,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如发展耐旱的农作物,减少灌溉面积;修建地下引水渠,减少水分的蒸发;由于是国际性的河流,加强国家间用水的协商与合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2)乙地附近海域夏季风平浪静,冬季风急浪高,试分析原因。

(3)简述风带的移动对丙地夏季降水的影响。

 

查看答案

早晨5:00,生活在杭州(30°N,120°E)的小丽与在西藏拉萨(29°N,91°E)工作的爸爸通话。

小丽:爸爸,已经天亮了,您起床没?

爸爸:还没有,我这边天还没亮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拔不同    B. 纬度不同    C. 天气不同    D. 经度不同

2.父女俩通话时,拉萨的地方时约为

A. 3:00    B. 5:00    C. 7:00    D. 9:00

3.小丽与爸爸通话的这天,最有可能是

A. 3月21日    B. 5月13日    C. 10月1日    D. 12月28日

 

查看答案

如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M地位于山地的西侧,该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地一侧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图中非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A. 常绿硬叶林    B. 高山草甸    C. 荒漠    D. 雨林

 

查看答案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中国承诺,到2030年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60%-65%。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

A. 部分岛屿消失    B. 冰川面积增大

C. 海洋面积缩小    D. 企鹅数量剧增

2.为达到我国碳强度降低的目标,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提高森林覆盖率    B. 扩大油气进口

C. 积极开发新能源    D. 降低GDP增幅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外力作用是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2.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丙→甲→丁    D. 丙→甲→丁→乙

3.下列地区中,该外力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

A. 非洲刚果盆地    B. 我国西北地区

C. 我国黄土高原    D. 我国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