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 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D. 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 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 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 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1. D 2. D 【解析】 1.东北地区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加,AC错误;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B错误;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D正确。故选D。 2.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A错误;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B错误;辽东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C错误;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D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回答小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水平高

A.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 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 与城市所在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 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 绿地    B. 工业区

C. 交通区    D. 住宅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 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查看答案

在世界上很多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我国则主要以玉米芯(玉米生产的废弃物)为原料。读我国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    (  )

A. 保护森林资源

B. 减轻酸雨危害

C. 推动工业化进程

D. 推动城市化进程

2.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①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②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③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片土地 ④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

A. 澳门    B. 香港

C. 新加坡    D. 台湾

2.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下列各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 当地市场广阔    B. 水运便利

C. 科技实力强    D.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 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