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貌景观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 1 535.95 | 1 705.68 | 1 894.17 |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 1 460.99 | 1 543.03 | 1 596.84 |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 1 788.5~1 870 | 1 841.5~1 935 | 1 894.5~2 000 |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hm2 | 森林面积/hm2 | 淡水/m3 |
0.1 | 0.1 | 2 000 |
下表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 面积/km2 | 耕地/km2 | 森林面积/km2 | 年径流总量/m3 |
6 200 | 22万 | 8万 | 7.5万 | 5 105亿 |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___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①因素表示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
B. 科学技术
C. 人口合理容量
D. 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2.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②因素表示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
B. 科学技术
C. 人口合理容量
D. 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3.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③表示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
B. 科学技术
C. 人口合理容量
D. 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 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 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 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