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 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
下列现象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
A. 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
B. 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
C.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D. 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和电磁波
B.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D. 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下面小题。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①圈层 D. ②圈层
2.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 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 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 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来自太阳的外部力量激荡着江河湖海,运筹出风云变幻;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演绎着褶皱断层,营造出高山深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形、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喀斯特地貌 C. 黄河三角洲 D. 风蚀蘑菇
2.“背斜成谷”的主要作用是( )
A. 岩浆活动 B. 侵蚀作用 C. 变质作用 D. 沉积作用
如图为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处地质构造是
A. 背斜 B. 地堑 C. 地垒 D. 向斜
2.图中冲积扇的成因
A. 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