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由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极地高气压...

由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极地高气压带     ④赤道低气压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解析】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高空空气堆积,气流下沉形成的,属于动力因素,①对;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地面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爬升形成的,属于动力因素,②对;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因素,③错;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属于热力因素,④错。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C.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

我国科学家发现长江源冰川30年来退缩了约1000米。其主要原因是(    )

A. 臭氧空洞    B. 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气候严寒

 

查看答案

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能源

C. 极端降水事件增多    D. 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查看答案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日15时55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了7.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此次强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横地区西南方142千米处的海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B.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D.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核    B. 下地幔    C. 上地幔    D. 地壳

3.地震发生时,爪哇岛居民的感觉是(    )

A. 左右摇晃    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上下颠簸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查看答案

下列城市中,新的一天最早到来的是(    )

A. 北京    B. 莫斯科    C. 纽约    D. 伦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