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位于非季风区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影响甲、丙两地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气温、降水
B. 降水、气温
C. 地形、气温
D. 降水、地形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的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的强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像应该是拍自播种
A. 30天后 B. 75天后 C. 100天后 D. 140天后
2.如果该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 松嫩平原 B. 江汉平原 C. 洞庭湖平原 D. 太湖平原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蒸发加剧 ③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④流域内降水减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 水资源减少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3.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 冰雪融水量不足
C. 围湖造田 D. 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作物需水量中的一部分可由降雨供给,降雨供给不足的部分由灌溉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为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完成下面小题。
1.丙地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变率大,水分蒸发旺盛 B. 太阳辐射强,作物生育期长
C. 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 D. 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
2.四地中,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较少的地方是
A. 甲地 乙地 B. 乙地 丙地
C. 丙地 丁地 D. 甲地 丁地
读我国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1月份某日某种天气系统等压线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该区域
A. 地形平坦开阔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C. 太阳能资源丰富 D. 河川径流季节变化较大
2.图中a、b两地1月气温差异明显,其原因是
A. a地为平原,b地为高原 B. a地较b地受海洋影响小
C. a地海拔高,b地海拔低 D. a地较b地受冷空气影响大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他同四个国家接壤
B. 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 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省会所在地为武汉市
D. 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他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
2.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