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江苏省提出并实施“1+3”功能区战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江苏省提出并实施“1+3”功能区战略:“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是指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扬子江城市群核心区内拥有密集的城市资源,但是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沿海经济带自然禀赋良好,但人均生产总值始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扬子江城市群的城市资源不断延伸,与沿海经济带的丰富资源相结合,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图为江苏省“1+3”功能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2016年江苏沿海经济带三市数据比较表。

(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分别是_____、 _____。

(2)扬子江城市群的优势城市资源有___,这些资源不断向沿海经济带延伸的主要原因是沿海经济带___。

(3)与盐城市、连云港市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有____。

(4)徐州市曾是苏北著名煤城,201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当前,徐州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

 

(1)① ③ (2)技术、资金、信息等 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土地、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展成本低;政策优惠 (3)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邻近苏南经济发达区和上海市 (4)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区域生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分别是①、③。 (2)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水平高,优势城市资源有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这些资源不断向沿海经济带延伸,主要原因是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土地、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展成本低。有政策优惠。 (3)与盐城市、连云港市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是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邻近苏南经济发达区和上海市,具有地缘优势。 (4)徐州市曾是苏北著名煤城,201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当前,徐州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区域生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数量。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上海市区四种类型制造业就业密度分布曲线,图中10km以内处于核心区域,10-20km为边缘区,20-40km为近郊区,大于40km为远郊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和图中相符的是

A. 核心区内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密度相对于其他类型最高

B. 高新技术制造业在核心区就业密度比其他几类都高

C. 核心区域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密度最低,都是商业区的影响

D. 2008年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密度出现从市中心向外一直减少

2.关于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密度分析中,合理的是

A. 对技术水平和配套设施的要求高,因此就业空间分布两个年份比较变化不大

B. 在距市中心35km左右出现次高中心,产品附加值一定高于核心区域

C. 图示2004年到2008年就业密度变化比其他几类都大

D. 在距市中心35km左右出现次高中心,产品附加值一定低于核心区域

3.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密度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远郊区,就业密度很低

B. 图示两个年份比较在近郊区,密度变化较大

C. 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本和技术装备,用地面积较小

D. 根据图示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推断,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交通要求不高

 

查看答案

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和不同功能用地间的相互转换。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2年的330平方千米。下图为2003—2012年该城市某一种主要功能用地的演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    B. 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形式

C. 该功能区集中区域人口昼夜变化大    D. 地租水平是城市三类主要功能用地中最低的

2.2003—2012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 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    B. 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不大

C. 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    D. 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

 

查看答案

    城市人口密度指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单位面积人口数。下图为某城市在四个不同阶段人口密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图中四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丙—丁—甲—乙    D. 乙—丙—丁—甲

2.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 km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    B. 行政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3.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

A. 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B. 商业活动的不断集聚

C. 工业企业的大量外迁    D. 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查看答案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推測,都市边缘区衰弱开始于

A.     B.     C.     D.

2.I阶段为

A. 再城市化阶段    B. 集聚城市化阶段

C. 虚假城市化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3.Ⅳ阶段的特征

A. 区域均衡发展    B. 城市环境恶化    C. 第一产业为主    D. 老龄人口众多

 

查看答案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

A. 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C. 农村空巢老年化减 D.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2.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

A. 出现郊区城市化 B. 出现再城市化

C. 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 D. 出现逆城市化

3.下列诗句中描写家乡的是(  )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