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推測,都市边缘区衰弱开始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I阶段为
A. 再城市化阶段 B. 集聚城市化阶段
C. 虚假城市化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3.Ⅳ阶段的特征
A. 区域均衡发展 B. 城市环境恶化 C. 第一产业为主 D. 老龄人口众多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
A. 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C. 农村空巢老年化减 D.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2.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
A. 出现郊区城市化 B. 出现再城市化
C. 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 D. 出现逆城市化
3.下列诗句中描写家乡的是( )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读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
A. 地势崎岖 B. 河流穿城而过
C. 东南部为山地 D. 气候干旱
2.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成因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 地铁站 B. 大型商场
C. 汽车厂 D. 生态保护区
3.从方便工作和生活角度,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 )
A. 东南部 B. 西南部
C. 东北部 D. 西北部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右图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
A. 储水量 B. 蒸发量 C. 下渗量 D. 径流量
2.“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
A. 减少雨水径流量 B. 提供观赏景观
C. 保护生物多样性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3.“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
A. 中心商务区 B. 高级住宅区 C. 停车场附近 D. 街心公园内
南京 “法国梧桐”并非乡土树种,也非真正的法国梧桐,而是英国科学家培育并率先用于伦敦的行道树,如此命名是因为由法国传教士引入我国。为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在中山大道等城区道路两侧大规模栽种此树且长势良好。20世纪90年代出现第一次大量砍伐后市民不断出现“护绿行动”。下图为南京某道路“法国梧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法国梧桐”在南京长势良好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肥沃 B. 降水充足 C. 政策支持 D. 风力较小
2.作为行道树,南京“法同梧桐”在园林管理中应重点做好
A. 防冻 B. 浇水 C. 修剪 D. 清扫
3.推测南京“法国梧桐”被大量砍伐最可能是因为
A. 引发疾病 B. 获取木材 C. 树龄太长 D. 市政建设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自然地表不断被道路、高楼建筑等人工地表所替代。下图示意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的空间变化是( )
A. 东西方向延伸
B. 保持原有格局不变
C. 略有缩小且北移
D. 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趋势越加明显
2.推测不透水地面增幅最小的应该是( )
A. 核心功能区 B. 功能扩展区
C. 城市发展新区 D. 住宅区
3.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加大昼夜温差 B. 城市水域面积增加
C. 城市功能区北扩 D.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