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类型中,城镇转型增长的是(  )

A.     B.

C.     D.

2.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

A. 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B. 土地空置现象突出

C. 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D.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1. B 2. A 【解析】 1.图甲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经济发展不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转型增长型;图乙人口维度和用地维度处于增长,但经济维度处于收缩,是潜在收缩型;图丙经济维度和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用地维度依然保持增加态势,是显著收缩型;图丁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而且各维度相互之间呈现的良性循环,是持续增长型。选A正确。 2.图丁是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是持续增长型;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需吸引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入,推动城镇土地利用效率。选A正确。 【点晴】 四种不同城镇类型:持续增长类型、转型增长类型、潜在收缩类型和显著收缩类型。 持续增长类型:代表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而且各维度相互之间呈现的良性循环。此类型往往是先进制造业或者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新兴城镇,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经济增长动力充足,即使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仍然保持增长,吸引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不断流入,推动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转型增长类型:代表经济维度和用地维度处于增长。但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甚至是人口增速的负增长。此类型一般是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传统制造业城镇,城镇在推进自动化生产或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对原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进行替代,经济结构中依靠劳动力投入的程度减弱,城镇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上升,其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依然保持增加。 潜在收缩类型:表现为人口维度和用地维度处于增长,但经济维度处于收缩的状况。此类型城镇常见于经济基础较好但转型效果欠佳的城镇,受到经济外部冲击的影响,城镇经济增长原有的动力不断受到削弱,无法引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或替代原有发展动力,城镇发展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由于经济的萧条或衰退将极可能引发产业人口的流失,从而引发前兆性的收缩现象。 显著收缩类型:表现为经济维度和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甚至衰退,但用地维度依然保持增加态势。此类型城镇是典型的收缩城市,甚至出现“鬼城”,城镇发展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和人口持续流失,亟待通过转型的方式促进城镇的复兴。由于城镇建设用地仍然在扩张,城镇范围内的建筑和用地将出现大范围的厂房和土地空置,其空间现象符合收缩城市的标志性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太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目前全球40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70%左右。在中国,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CDP的40%。下图为某年该三太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CDP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京津冀城市群与其它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核心城市经济地位较低

C.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D. 内部发展更不平衡

2.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更突出的主要原因是

A. 该区域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    B. 京津冀城市群内部交通联系不便

C. 北京市扩散效应较弱,城市之间产业联系较弱    D. 该区域科技水平低+矿产资源不足

 

查看答案

下图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几种地域类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①                  ②                   ③                   ④

1.符合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 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

2.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的扩展,沿用的方式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2015年城市体系结构及2030年城市体系结构预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预测2030年该地区城市体系结构,需借助的地理信息主要有

①水源及植被覆盖率  ②土壤类型  ③人口增长与分布数据

④城市规划方案    ⑤区域产业结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根据预测,到2030年该地区

A. I型小城市数量最多    B. 中等城市数量增加最多

C. 城市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东部地区城市化速度较快

 

查看答案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2017年9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下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都按社区设计,不同功能的组团配备了不同的公众服务。2017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率先迁往此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善北京市级机关办公条件 B. 缓解中心城区住房紧张的问题

C. 加快北京东部地区的城市化 D. 疏解中心城区过多的城市功能

2.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发展轴适宜发展

A. 大型综合小商品批发市场 B. 智能手机总装企业

C. 创意设计与金融咨询产业 D.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

A. 与水域或绿地相交织 B. 按照职住分离原则设计

C. 投入产出联系紧密 D. 均配备各级学校、医院

 

查看答案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企业区位偏好的改变,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机场周边地区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空间。下图示意北京首都机场(距市中心25千米)附近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咨询、广告、中介等)的分布密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在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

A.     B.     C.     D.

3.该区域的制造业最可能是

A. 电力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生物制药业    D. 玩具制造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