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同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果农选择晚熟果实品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挂果保鲜”技术,在果实成熟时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右图示意花果同树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气候 D. 品种
2.下列地区最有利果农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A. 四川盆地 B. 黄土高原
C. 江淮平原 D. 山东丘陵
3.使用“花果同树”技术能
①提高果农经济效益 ②促进果树品种改良③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④显著增加果实产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13.75万亩(1亩≈666.7 m2),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有( )
A. 小麦种植园 B. 苹果采摘园
C. 傣族风情园 D. 古村文化园
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A. 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 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 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B. 增加土层深度
C. 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D. 增加耕地面积
2.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 土层较薄 B. 光照充足 C. 温度高 D. 降水多
下表为四个地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和农业人口人均粮食产量(吨)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四个地区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最高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若四个地区人口密度和耕地比重都相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中(2008年)、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1998年)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国中,人均生产粮食最少的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
2.下列属于③国农业特点的是
A. 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 B. 注重生物技术与小型机械化
C. 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低 D. 农产品大量出口
3.下列不属于④国发展粮食生产有利自然条件的是
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C. 热量充足,雨热同季 D. 旱涝灾害少
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较耐干,最忌积涝。我国菊花栽培历史已有3 000多年。贡菊、杭菊、滁菊、亳菊并称我国四大药用名菊。下图为我国四大名菊主要出产地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四大药用名菊出产地集中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温度适宜 ②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
③分布区地势低平,土壤疏松肥沃 ④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黄山市把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结合起来,目前,黄山贡菊种植总面积已突破6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惠及几十万山区群众,下列做法最有可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是( )
①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菊花品种,增强其观赏性 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成品牌效应
③扩大贡菊种植面积,逐步取代其他农产品种植 ④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贡菊产品的外运销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