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重复地转化(下图),导致不同河段流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该流域的水循环情况为( )
A. 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B. 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实际蒸发量
D.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2.每年3—5月黑河下游河水流量最小,其原因是( )
A. 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B. 下游降水量少
C. 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D. 下游地区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3.关于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中游流量小于下游
B. 中游含沙量小于下游
C. 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
D. 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某位专家设计了一套集水装置称为卡洛里斯凹地(下图),利用特殊的温差条件,夜晚低温时先以氯化钙(干燥剂)来吸取空气中的水分,白天再通过弧形镜面的装置结构聚焦太阳光线,以高温来蒸馏出饮用水。用来吸收水分的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应先放在干凉通风的环境中晾一段时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使用这套集水装置的是
A. 东北平原 B. 南海岛礁 C. 塔里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2.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在干凉通风处晾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
A. 吸收水分 B. 保持干燥 C. 释放有害物质 D. 增加空气湿度
3.有人认为这套集水装置不适宜推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 成本高,效率低 B. 占地广,输水难 C. 技术难度大 D. 破坏环境
下图示意在降雨强度与坡度均相同条件下,五种不同初始干密度(g/cm3) 土壤模型,坡面径流的平均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干密度与孔隙率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坡面径流流速
A. 与土壤干密度呈负相关
B. 与土壤孔隙率呈正相关
C. 随干密度增大更快稳定
D. 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大
2.坡面径流历时10分钟内的流速变化是因为
A. 下渗水量减少 B. 降水强度增大 C. 土壤孔隙变大 D. 土壤冲刷加剧
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
A. B.
C. D.
2.湖泊分布较少的地区是( )
A. 多雨水的花岗岩地区 B. 冲积平原区
C. 多雨水的石灰岩山区 D. 青藏高原区
3.湖泊对位于其下游河流的影响是( )
A. 会明显增加其年径流量 B. 可以减少泥沙下泄量
C. 会降低其水位 D. 会改变河水的空间分配
沙丁鱼是冷水鱼,水温14℃—20℃是它们最喜欢的温度范围。每年5月到7月间,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第三大城市德班海域,读非洲局部区域图及两城市降水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非洲南端渔业资源丰富及5~7月沙丁鱼北迁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寒流流经 非洲南端水温低,往北水温越高
B. 寒暖流交汇 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
C. 上升补偿流 北方为产卵地,温度高鱼卵更好孵化
D. 寒暖流交汇 沿岸多浅滩,营养物质丰富
2.导致德班和开普敦5~7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性质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地形地势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各省区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
引自:国家林业局.2001.中国红树林调查报告
1.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
A. 广东减少比例最大 B. 广西减少面积最大
C. 海南减少比例最小 D. 福建保护相对较好
2.下列属于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有①保护海岸②调蓄洪水③提供水源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