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之内的范围图上面积约为6 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 平方米,丙地位于40°N ,117°E,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 )
A. 1: 1 000 B. 1:250 000
C. 1:5 000 D. 1:50 000
2.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
A. 甲处的旅游景点 B. 位于乙处的寺庙
C. 步道两侧枫叶正红 D.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3.若在上图所示山区修建公路,则应遵循的原则是 ( )
①尽可能避开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多跨越河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最接近 ( )
A. 200km2 B. 20km2 C. 2km2 D. 0.2km2
3.a、b、c、d四点之间肉眼最可能直接看到的是( )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d之间 D. b、d之间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大高差可能为180米 B. 走向为东北—西南
C. 长度约为6千米 D. 穿越山脊地区
2.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瓜德尔港、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点。通过该走廊建设,逐步完善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3)说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给巴基斯坦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农业资源丰富,其中小麦是该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出口农产品之一。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采取粗放的经营模式,广种薄收,加上农业技术不够先进,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收成无法得到保障。有哈萨克斯坦农业专家就表示,他们需要高产耐旱的作物品种和节水、节能的农业技术。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历史上,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农业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哈农业合作也渐入佳境。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图尔根尼农场的创新园由中哈两国共同建设。2016年,园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亩产最高达到319公斤,远远超过当地品种亩产的175公斤。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等高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哈萨克斯坦的地形特征。
(2)分析该国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不稳定的原因。
(4)中哈农业合作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对哈萨克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该地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
(2)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