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农业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农业资源丰富,其中小麦是该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出口农产品之一。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采取粗放的经营模式,广种薄收,加上农业技术不够先进,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收成无法得到保障。有哈萨克斯坦农业专家就表示,他们需要高产耐旱的作物品种和节水、节能的农业技术。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历史上,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农业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哈农业合作也渐入佳境。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图尔根尼农场的创新园由中哈两国共同建设。2016年,园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亩产最高达到319公斤,远远超过当地品种亩产的175公斤。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等高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哈萨克斯坦的地形特征。

(2)分析该国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不稳定的原因。

(4)中哈农业合作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对哈萨克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1)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该国西部,丘陵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山地分布在东部,地势东高西低 (2)平原、丘陵面积厂阔,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小麦淀粉的积累 (3)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灌溉水源短缺,旱灾多发;经营粗放,生产技术(节水、节能灌溉技术)落后,抗灾能力弱,使小麦生产极不稳定 (4)中国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哈合作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有助于引进高产耐旱的作物品种、引进节水、节能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一带一路”建设使农产品出口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中哈合作扩大了农产品出口市场,并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 【解析】整体第(1)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特征要从地形和地势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考查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第(3)题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不稳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人为原因是经营粗放、技术落后。第(4)题主要考查在中国的帮助下,哈萨克斯坦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看图可知,哈萨克斯坦西部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m以下,为平原地形。中部和北部海拔在200m——500m,为丘陵地形。东部海拔在500m以上,等高线闭合,为山地地形。根据地形的分布可判断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平原、丘陵面积广阔,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小麦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3)读材料一可知:“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采取粗放的经营模式,广种薄收,加上农业技术不够先进,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收成可能无法得到保障”,即经营粗放,生产技术落后,抗灾能力弱。当地灾害主要为旱灾,这是因为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降水少,灌溉水源短缺。 (4)中哈农业合作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使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区位条件大大改善,中国为其提供了耐旱良种、灌溉技术,改善哈萨克斯坦的交通,扩大其农产品市场。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降水量>800mm水田农业,400mm~800mm旱作农业,200mm~400mm畜牧业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25°,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种大豆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易腐烂变质,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出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该地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

(2)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 年 5 月,中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圆满成功。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 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燃烧污染小而储量大。

材料二:全球首个腺病毒载体基因药物 CMO 国际平台落户深圳大鹏新区,新区地处深圳东南大鹏半岛,森林覆盖率超过 76%。新区已引进生物企业 52 家、科研机构 11 家,将打造基因医药集群产业聚集区。下图 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略图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

(1)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图中多洪涝区洪涝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是                、               

(3)与广州相比,深圳的服务范围          ,与其同等级的城市数目        

(4)深圳大鹏新区吸引基因药物 CMO 国际平台落户的区位优势有         、         等。

(5)简述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下面图Ⅰ中PQ为晨昏线,图Ⅱ是图Ⅰ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图Ⅲ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图Ⅱ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PQ为昏线    B. 位于南半球,PQ为晨线

C. 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40km    D. 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2.依据图Ⅱ图Ⅲ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潜水位线a、b、c、d的数值大小为abcd

B. 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C. 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D. 根据CD段河水与潜水补给关系,此地此时应该是夏季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 乙丙河段    B. 甲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查看答案

在较湿润空气状态下,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0;若在干空气状态下,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98。左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图,右图为某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甲、乙、两三地人口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2.若①地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25,则②地一月、七月平均气温最有可能为(   )

A. -1-15    B. -5、19    C. -1、19    D. -5、1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