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

(题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指出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

(3)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入海口附近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原因:黄海南部深海区水温较高。理由: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渤海海域纬度较高,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水较浅,受大陆影响(或大陆性较强),降温快,水温低;此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可以从热量、光照、地形、生物等方面回答。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2)首先说出黄河三角洲沿海中国对虾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季节,然后从水温等方面回答原因。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秋季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所以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迁移。 (3)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减少的原因,可以从市场需求、污染等方面回答,防治措施可以从合理捕捞、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回答。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在沿海地区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晰可见。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如下图)。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

回答下列各题。

1.游客若想看“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  )

A. 西南 B. 东南 C. 西北 D. 东北

2.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

A. 我国植树节前后 B. 五一劳动节

C. 我国教师节前后 D. 元旦前后

 

查看答案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2.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

A. 落叶阔叶林之下    B. 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 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 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3.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 气温的日变化    B. 气温的季节变化

C. 降水的日变化    D. 降水的季节变化

 

查看答案

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亮点的普陀“新年祈福之旅”成为今年春节的短线游亮点。另据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观光平台已投入使用。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钱塘江潮发生时,涛声似千军万马。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钱塘江潮之美属于(    )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声音美    D. 朦胧美

2.若某一游客想在观光平台上参观钱塘江大潮,欣赏这一景观时应(    )

A. 选择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抓住景观特色    D.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既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又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哪种现象对大桥的影响(    )

A. 海啸    B. 赤潮

C. 潮汐    D. 寒潮

 

查看答案

读下列四幅旅游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 选择特定地点、适当距离仰观、置身其中仰观、品位文化内涵

B. 远眺、低临水面、远距离俯瞰、仰观

C. 选择特定地点、远眺、远距离俯瞰、近距离揣摩

D. 远处仰观、乘船近观、远眺、选择特定地点

2.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侵蚀、沉积    B. 溶蚀、搬运    C. 搬运、沉积    D. 风化、侵蚀

 

查看答案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 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 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 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 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 ①    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