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2.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

A. 落叶阔叶林之下    B. 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 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 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3.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 气温的日变化    B. 气温的季节变化

C. 降水的日变化    D. 降水的季节变化

 

1.C 2.D 3.A 【解析】 1.由材料可知,鳌太线旅游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积雪,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夏季气温高,积雪较薄,有利于徒步旅行,其他季节积雪厚度大,且山顶气温低,气候寒冷,容易冻伤等,故选C。 2.石海出现在穿越鳌太线过程中,其海拔高度在3475-3767米之间,对照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分布图,石海应当位于高山灌丛草甸之上,故选D。 3.石海存在裂隙,在水分冻结膨胀情况下,岩石破裂成很多小块,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热涨冷缩,造成岩石破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所以石海的形成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亮点的普陀“新年祈福之旅”成为今年春节的短线游亮点。另据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观光平台已投入使用。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钱塘江潮发生时,涛声似千军万马。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钱塘江潮之美属于(    )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声音美    D. 朦胧美

2.若某一游客想在观光平台上参观钱塘江大潮,欣赏这一景观时应(    )

A. 选择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抓住景观特色    D.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既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又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哪种现象对大桥的影响(    )

A. 海啸    B. 赤潮

C. 潮汐    D. 寒潮

 

查看答案

读下列四幅旅游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 选择特定地点、适当距离仰观、置身其中仰观、品位文化内涵

B. 远眺、低临水面、远距离俯瞰、仰观

C. 选择特定地点、远眺、远距离俯瞰、近距离揣摩

D. 远处仰观、乘船近观、远眺、选择特定地点

2.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侵蚀、沉积    B. 溶蚀、搬运    C. 搬运、沉积    D. 风化、侵蚀

 

查看答案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 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 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 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 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 ①    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遥感发现,近年来图中乙湖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甲河

A. 结冰期长    B. 冬季含沙量较大    C. 有凌汛现象    D. 为外流河

2.乙湖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地壳抬升    C. 入湖河水减少    D. 人工围堰

3.观测发现,乙湖沿岸终年昼夜风向相反,若某游客在①处疗养,夜晚最可能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