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所示日期为______,该日为北半球的______(节气)。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为_________。

(3)写出太阳直射点半标:____________。

(4)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时。

(5)A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____ 点。

(6)图中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南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月22日,夏至日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 (3)23.5°N(1分),90°W (4)2 (5)18;21 (6)C>D>A>B 【解析】 整体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及其应用。 (1)看图可知,地球呈逆时针自转,故该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 (2)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此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约为23.5°N。此时90°W地方时为12:00,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5°N,90°W)。 (4)读图可知,此时90°W地方时为12:00,即西六区区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西六区早14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次日2:00。 (5)读图,90°E此时为24:00,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比90°E晚3小时,且A点位于昏线上,正值日落,故A点日落的地方时是21:00。根据“昼长=2×(日落地方时-12)”计算可知,A地昼长为18小时。 (6)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距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看图可知,C点为40°N,距离北回归线最近,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点为赤道,距离北回归线稍远,正午太阳高度较大。A距离北回归线较远,正午太阳高度较小。B距离北回归线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方法 纬度的确定 ①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晨昏线与纬线)的纬度互余 ②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经度的确定 ①12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的是

A.

B.

C.

D.

2.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策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面小题。

1.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蚀作用    B. 沉积作用    C. 水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2.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 平原边缘处    B. 狭长山谷底    C. 河流人海口    D. 河流出山口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下图,回答下题。

平顶海山(  )

A. 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    B. 形成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C. 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    D. 岩层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2.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

A. 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 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 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 d地的地貌景观可发展旅游业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 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 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 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 AB由老到新

2.图中长腰山是( )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