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截止目前,珠江上游红水河段规划的天生桥、龙滩、岩滩、大化等10个梯级电站,除大藤...

截止目前,珠江上游红水河段规划的天生桥、龙滩、岩滩、大化等10个梯级电站,除大藤峡,其它均已投入运营。下图是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红水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后,流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提高下游航运能力

C. 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    D. 气候变湿,温差变小

2.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 开垦梯田,发展粮食种植    B. 利用水电,发展耗能工业

C. 发展交通,促进对外联系    D. 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

 

1. D 2. A 【解析】 1.红水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后,流域内修建许多的水库,水域面积增大,流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气候变湿,温差变小,故D正确。实施梯级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损,故A错误。梯级开发可改善上游的通航能力,对下游航运能力影响不大,故B错误。湿润地区,没有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故C错误。 2.红水河流域地势起伏大,坡度大,不适宜开垦梯田,发展粮食种植;红水河流域水能丰富,利于利用水电发展耗能工业;位于山区,对外联系不便,应发展交通,促进对外联系;当地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可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因此A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B、C、D符合。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项,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某区城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在汉江乙水库以上河段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B. 汉江下游雨季地下水位下降

C. 甲区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D. 乙水库库容逐渐减小

2.为缓解汉江流域乙区域人地矛盾,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    B. 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C.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 从乙区域向甲区域移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珠江流域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西江干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流量大

B. 汛期长

C. 有结冰期

D. 含沙量小

2.西江上游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廉价水电 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 科技发达 廉价水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其原因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A. 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 B. 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C. 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 D. 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2.不属于吉林省湿地保护措施的有

①生态退耕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南水北调 

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⑤铺设防渗地膜

A. ①② B. ③⑤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出现了河流下游断流加剧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2.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   

①以粮为纲,大力垦荒  

②积极退耕,还林还草 

③增加人口,加快发展  

④引水灌溉,挖掘土地潜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

A. 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 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 推广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查看答案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故称为“红色荒漠”。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过度放牧    B. 开山取石    C. 滥伐森林    D. 环境污染

2.上述情况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B. 产生新的环境,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C. 使环境更稳定,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D. 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