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

下图是“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__。(单项选择,填字母)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_点。

(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180°,23.5°S) 12月22日 乙 D 16 23 4 亚热带季风气候 低温少雨 【解析】 该题组利用局部光照图考查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相关问题。 第(1)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可判断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甲所在经线为白昼的平分线,故太阳直射(23.5°S,180°)。第(2)题,赤道上昼夜等长即昼夜长短变化为0,极圈及其以内地区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由极圈到赤道昼夜长短变化逐渐变小。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最靠近赤道,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第(3)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回归线到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一致,都约为47°,故选项D正确。第(4)题,甲、乙、丙三地相比,丙时间最晚,为12月22日8时,要想进入新的一天应再过16小时即12月23日0时,届时甲地时间为12月23日4时。第(5)题,该图是以北半球为中心的投影图,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读出丙的地理位置为(120°E,30°N),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少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 只上下颠簸    B. 不产生运动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查看答案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

 

查看答案

地球环境中最活跃且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

A. 大气圈    B. 岩石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查看答案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A. 五带范围不变

B.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C.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D. 热带、温带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查看答案

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 北京    B. 长春    C. 南昌    D. 广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