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出现火星冲日天象,7-9月火星都显得格外明亮。所谓“冲日”,指的是太阳系中某行星、地球和太阳都排成一线,地球居于两者之间的现象。由此可推断,以下行星中可能发生冲日天象的是
①水星 ②金星 ③木星 ④土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亚局部略图。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材料二: 我国一艘远洋船经过图示海域的航行日志记录:今天继续保持昨天的总体航向;北京时间8时20分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影子比昨天明显长一些;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0时4分。
(1)指出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图中灌溉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描述图中A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气温在5 ℃以下易受冻害。我国西双版纳(下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68%,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逐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早期当地单一种植橡胶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胶林+中草药”“胶林+茶树”等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分析西双版纳成为我国橡胶重点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说明林下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沙漠之舟生活地区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 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 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2.高原之舟生活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 千沟万壑 B.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C. 地势坦荡 D. 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3.造成图中两省传统民居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气候和地形
C. 水文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国土最南端和最北端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B. 五个自治区均位于西部经济地带
C. 中部经济地带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D. 西部经济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5.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D.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 B. 成长阶段后期,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C. 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 D. 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协调
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下图为我国四地冬季开始和结束日期资料图。读图回答题。

1.若四地为我国的四大平原,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华北平原 B. ②—东北平原
C.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D. ④—珠江三角洲
2.若①的纬度比③低,则①最可能位于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东南丘陵 D. 华北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