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航拍中国》带观众领略秦岭南北的迥异风光。请根据该片的部分解说词和图像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解说词一:“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
解说词二:“迥异于南方梯田的润泽,黄土高原上为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
解说词三:“泾河与渭河的交汇,诞生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晰。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现在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

1.陕西的“一山一水”分别指( )
A. 秦岭、渭河 B. 秦岭、淮河
C. 大巴山、汉江 D. 太行山、汾河
2.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 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 境内河流春季易发生凌汛 D. 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
3.陕西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 )
A. 南方种春小麦,北方种冬小麦 B. 北方梯田热量更充足,土壤更肥沃
C. 南方梯田更重视引水灌溉工程 D. 北方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保温、保水
4.泾河的清与浊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主要体现出( )
A. 季风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B. 黄土高原冬季受侵蚀更强烈
C.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D. 泾河流量的年际变化非常大
5.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水浊而渭水清最合理的解释是渭河( )
A. 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 主要流经平原,泥沙淤积
C. 上游人口、城市众多 D. 流速快,侵蚀强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为实际开采量与可开采量的比值,图为海河流域局部区域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分布图。

说明沧州市地下水的开采状况并指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0-2010年北京市多次出现大气重污染现象,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下图显示2000-2010年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平均月际变化(图a)及年际变化(图b)。

描述北京市2000-2010年大气重污染的变化特点,提出减轻北京市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额尔齐斯河最大径流量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该地区可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哪些?
(3)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夏季,从欧洲经亚丁湾返回宁波—舟山港的货船,在经过图中海域时的航行条件如何?
十九世纪早期,英国人把茶树带到了斯里兰卡试种,时至今日,斯里兰卡已成为世界三大茶叶生产国之一,生产的茶叶绝大部分出口。茶叶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采收,其生长需要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分,根部不能受到涝灾,土壤酸度要求也很高。
(3)斯里兰卡具备哪些种植茶叶的有利区位条件?提取图中信息并说明。
读“非洲纳米比亚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当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自然界中的铜元素存在于多种化合物,有的化合物如硫酸铜等可溶于水。原生铜矿的形成多与岩浆活动有关。纳米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M地为深水良港,一度成为重要的铜矿出口港。下图示意纳米比亚主要矿产分布及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

(1)纳米比亚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图分析其原因。
(2)纳米比亚分布着大片沙漠,气候干旱,简述其成因。
(3)说明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特点的形成过程。
(4)若我国企业和纳米比亚开展国际合作,在该国兴建炼铜厂,NQPM四地最适合建厂的是______,请说明理由,制约纳米比亚兴建炼铜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