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山谷风环流中的湖泊效应,地理学者对我国某湖泊T时刻的气温进行了监测并沿25.60N绘制了湖泊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如下图,单位:℃)。同时,该学者运用相关模型对湖泊周围的气温和气流进行了去湖(湖水干涸)模拟,结果表明去湖之后的山谷风环流与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据表明,T时刻是
A. 夏季的正午前后
B. 夏季的子夜前后
C. 冬季的正午前后
D. 冬季的子夜前后
2.T时刻湖泊西岸近地面的盛行风是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3.与T时刻的实际情况相比,去湖模拟中,湖泊西岸
A.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增强 B.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减弱
C. 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增强 D. 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减弱
某中学的学生暑假沿K河溯源而上开展野外的研学考察,行至M、N两河交汇处时,图示区域东北部下起了雨,便决定在高地扎营,观察两河雨后的水文特征。从山麓到山顶考察途中同学们看见该地区树木全是有规律分布的针叶树(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同学们研学考察的山脉是( )
A. 阿尔泰山 B. 太行山 C. 巴颜喀拉山 D. 横断山
2.图示区域林木密集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时间 B. 土壤水分 C. 热量条件 D. 风力大小
3.同学们在丙河交汇处观测发现,与N河相比,M河洪峰( )
A. 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小 B. 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大
C. 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小 D. 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大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近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观察发现,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欢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牧民们说,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禾木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北部的禾木河畔,是图瓦人3个集中生活地中最远、最大的村庄。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上,有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冰川、原始森林、草原花海、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在禾木村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雪峰与涓涓溪流,近览图瓦人家、晨雾、屋顶上淡淡炊烟等。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游客前往禾木村地区游览需要做的准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瑞士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家,但是瑞士钟表却以其准确的授时,高昂的价格,精良的手工工艺享誉世界,95%的瑞士钟表用于出口。近几年瑞士钟表出口额大幅下降,针对这一现状瑞士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医药化工业(医药化工产品是将简单化工品通过先进的工艺提炼制成的高级化工产品)。目前,瑞士医药化工产品逐步成为该国出口的主产品,出口额位于世界前列。瑞士的医药化工业集中程度高,主要在巴塞尔等4个地区,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

(1)分析瑞士钟表业出口额下降的原因。
(2)推断瑞士政府选择医药化工业成为该国主导产业的原因。
(3)指出瑞士医药化工业集中分布的优势。
(4)说明瑞士医药化工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武威市玉米种植区(包括金昌市、永昌县的朱王堡镇和水源镇)是我国西北优质玉米育种制种基地之一,这里占据着甘肃省玉米育种制种种植面积的1/4~1/3,总产量占到甘肃全省的1/3,2006年以来武威市各级党委、政府就提出“种子工程”建设规划并加大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大对“种民”种植技术、经营技术的培训力度。“种民”的素质大幅提高,该工程已成为武威市育种制种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下图为“甘肃省武威市育种制种区分布示意图”。

(1)分析武威市气候对发展玉米育种业的有利影响。
(2)指出武威市发展成为玉米育种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请从位置和水源两个方面,说明武威市玉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4)有人提出武威市应尽快扩大玉米育种业种植规模,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