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 降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 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 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 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如图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读近百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 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C. 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 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
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 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 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 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B. 乙地为高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
C. 甲地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是北太平洋高压中心
D.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3.从盛行风向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S,76.3°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读下表(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 18日 | 19 | 20日 | 21日 |
平均气温(℃) | 2 | -1 | -2 | -4 |
气压(百帕) | 1002 | 1004 | 1006 | 1008 |
天气状况 | 晴转多云 | 阴转小雨夹雪 | 小雪转阴到多云 | 多云转晴 |
1.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A.
B. 
C.
D. 
2.该天气系统可能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华北地区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天气系统是
A. 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气旋
C. 北半球反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处为暖锋 B. M处雨后气温上升
C. N处为冷锋 D. 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