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森林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

森林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下图是我国建成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分别别是(  

A. 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B. 美化环境、绿化平原;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C.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海风海浪

D. 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有关①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为干旱和半干旱区    B. 位于我国的非季风气候区

C. 景观主要以荒漠为主    D. 全部是内流河

3.②地与③地相比自然条件更优越的是(   

A. 地形平坦,平原为主    B. 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C. 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D. 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1. C 2. A 3. D 【解析】 1.从图中位置分析,①、②、③防护林分别是我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地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是防治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是一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地处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沿海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抵御海风海浪,保护海岸生态。故C项正确。 2.从图中位置分析,①“三北”防护林地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是小于400mm年降水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非季风气候区与季风区分界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①所在地区范围超过非季风区范围,景观主要以森林、草原、荒漠为主,大部分是是内流河,图中黄河是外流河。故BCD 项错误。故选A。 3.②地长江中上游与③地东部沿海相比,自然条件更优越的是地处长江上中游,跨越三大阶梯,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D项正确。②地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地形不平坦;和东部地区一样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纬度虽然较低,但②地阴雨天多,光照不足 ;故AB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非洲的刚果盆地是地球上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区之一,目前该地雨林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刚果盆地气温上升0.7℃,将使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加剧5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2.近年来,对该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3.地处刚果盆地的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据报道,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其可以(  )

A. 防止臭氧层空洞    B. 加剧全球变暖

C. 减轻酸雨危害    D. 影响大气的碳氧平衡

2.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

B. 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 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3.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查看答案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

A. 整体性特征    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目前,丙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荒漠化    D. 大气污染

3.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大量引水灌溉,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B. 向西北地区大量移民,加快城市化进程

C. 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当地群众能源问题,防止过度樵采

D. 超载放牧,增加牧民收入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

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 河道淤积    B. 降水变率增大

C.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D.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蒸发(腾)量增加 ③地下径流增加  ④坡面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D.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  

A. 西南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南方丘陵地区

2.图示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其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

②植被稀疏,破坏严重

③土层较薄,人多地少

④降水较多,特别是冬半年降水多,地表受到的侵蚀作用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防治石漠化最关键的措施是(  

A. 植树造林    B. 调整农村生活能源结构

C. 实施农业工程和农业技术措施    D.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