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山东省在 2008年1月10日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

山东省在 2008年1月10日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       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业为主。

(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材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 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1)济南 青岛(2)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劳动密集 (3)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廉价丰富;③市场广阔;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⑤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是济南、青岛。(2)从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入手分析。(3)从影响工业区位的地理位置、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见“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A. 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 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 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 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 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 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 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3.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  

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20154月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建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与北京相比,沧州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是

A. 邻近大中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B. 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

C. 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

D. 钢铁产量较大,科技水平先进

2.为了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沧州应

A. 加快物流速度,增大环境承载力

B. 促进人口迁移,实施生态移民

C.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等级

D. 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 较低经营成本    B. 淘汰落后产业

C. 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 政府的优惠政策

2.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生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闽南地区

2.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 制造和研发环节    B. 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 加工和组装环节    D. 市场和运输环节

3.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B. 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全球IT产业转移

C. 产业高度集聚,规模效应进—步扩大

D. 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查看答案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