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是( )
A. 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矿产、矿产、生物
B. 矿产、水资源、水资源、能源、生物
C. 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粮食、电能、电能
D. 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水资源、电能、电能
2.图中①⑤调出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酸雨、水土流失
C. 地面沉降、土壤盐碱化 D. 荒漠化、地面沉降
3.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有( )
A. 减轻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 改善调出区的环境问题
C. 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加大调出区与调入区的经济差距
读“某省及其四个区域2015年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全省 | 4.9 | 49.3 | 45.8 |
甲 | 2.0 | 45.3 | 52.7 |
乙 | 8.7 | 55.9 | 35.4 |
丙 | 18.8 | 42.2 | 39.0 |
丁 | 16.3 | 41.7 | 42.0 |
1.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该省最可能的产业转移方向是( )
A. 甲→丙 B. 乙→甲 C. 丙→丁 D. 丁→乙
2.该省处于( )
A. 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2010年8月31日,由中石化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建成投产。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读“川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类型 B. 地形 C. 城市布局 D. 河流
2.与图中甲经济区相比,乙经济区特点是( )
A. 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 B. 农业生产发达,粮食商品率高
C. 人口密度小,迁入人口多 D.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3.“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可以( )
①改变四川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有效缓解上海市的大气污染
③降低沿线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④促进四川省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在“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
A. 可以缓解沪杭线运力紧张的状况 B. 沿线地区可能出现生态环境退化
C. 拉动气田区经济发展 D. 进一步改善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个发展阶段(如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甲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A. a B. c
C. d D. b
2.按图乙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
A. 设计 B. 加工
C. 营销 D. 设计+加工
读“1951~1994年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51~1994年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A. 亚洲 B. 北美 C. 欧洲 D. 非洲
2.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科技发达 ④市场广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何一栋建筑的建造都是为了实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的居住愿望。因此,它必 然是自然、社会环境的产物。
琵琶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琵琶堡主要运用当地的土、石、木、 竹四种材料建筑而成。在琵琶堡中,毛竹被用来制作编竹抹灰墙的龙骨;土被用来建造外围的一圈夯土围墙;石材被用于砌成地基;杉木主要被用于堡内的柱、门、窗、木板墙等。琵琶堡的木头,在砍伐时讲究时节,一般选择在立秋过后砍,砍后晒干,再由几个人扛回来。左图为大田县在福建的位置,右图为琵琶堡。
(1)根据图文资料,举例说明琵琶堡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建琵琶堡时,砍伐树木选择在立秋过后砍。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