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阶段性
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
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 )
A. ①——第30天 B. ②——第75天
C. ③——第100天 D. ④——第130天
2.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
A. 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 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 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A、C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A、C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横断山脉
B. A区域内部植被由南向北基本上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更替
C. C区域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
D. A、C区域太阳辐射能都比较丰富
2.关于B、D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D区域之间的界线之一的①处山脉是秦岭山脉
B. B区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C. D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 造成B、D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基础因素是热量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
A. “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 “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 “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 “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图完成问题。
1.GIS技术的
A.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 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
C. 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D. 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2.(小题2)图中城市
A. ①位于规划区 B. ②位于非矿区
C. ③位于现矿区 D. ④位于原矿区
3.(小题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 原料地 B. 消费地 C. 水资源 D. 交通线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
A.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B.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 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 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
2.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区域城市复杂 B. 甲区域城市呈岛状
C. 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 D. 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