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1)热带雨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①岛屿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②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③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①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②(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③非法捕杀狐猴获利;④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⑤(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 【解析】 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为背景区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围绕人地关系,重点考查了小尺度区域自然带及其成因、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有效的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和探讨论证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同时也重点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知识与能力兼顾;本题还体现了由“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隐含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具体表现为推测狐猴剧减的原因。 (1)分析热带雨林景观的成因,考察了学生对小尺度地区区域特征的认知,又考查了学生依据答题模板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能掌握归类答案要点的能力。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岛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带来丰富的水汽;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岛上的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能够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岛屿的东侧多形成地形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因此该地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景观。 (2)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成因,问题直接指向了图文材料中提供的信息, 突出考查了学生把问题落脚于图文材料,并能借助澳大利亚大陆生物独特性,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用准确地理专业术语阐述答案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说明岛屿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容易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移居于此” “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受人类影响时间短,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人口较少,受人类干扰少;该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本题主要考查该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结合该岛自然地理特征和图文资料,考察学生对于人地关系的反思,暗含人地关系的协调,注重了对学生人地观的培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和影响来分析。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减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得狐猴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人类非法捕杀狐猴获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因而狐猴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适宜生存的空间逐渐减小;狐猴为该地的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宜性较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

C. 地形    D. 洋流

2.不属于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是

A. 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    B.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C. 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D. 半岛上多盐湖,盐度适宜

 

查看答案

    黄土塔古建筑群被称为“蜂巢屋”,是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蜂巢屋”一般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墙体厚达80厘米。下左图为“蜂巢屋”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蜂巢屋”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蜂巢屋”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地形崎岖    B. 气候干旱    C. 森林密布    D. 河湖众多

2.“蜂巢屋”建筑结构的主要作用有(  )

A. 夏季通风    B. 夏季排水    C. 冬季采光    D. 冬季保温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大陆沿140°经线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②地年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D. 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

2.①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2月

 

查看答案

草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植物。耐火烧,火后易开花,花莛为开花部位。木质茎(树干)是由无数叶子基部剩余部分黏液黏合堆积而成,高约69m,成熟需上百年时间;茎上有1m以上常绿草状叶子,细长如钢丝,是良好的插花花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草树分布可能在澳大利亚的

A. 大堡礁    B. 东南端    C. 大分水岭西    D. 大分水岭东

2.草树最有价值的开发方向是

A. 园艺业    B. 旅游业    C. 畜牧业    D. 医药业

 

查看答案

阿塔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阿塔卡马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破坏原有植被    B.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C. 位于安第斯山西侧,东北信风的背风坡    D. 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2.当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时

A. 秘鲁渔获量增加    B. 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

C. 秘鲁沿海地区空气对流活动减弱    D. 秘鲁附近上升补偿流增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