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的是海底隧道设计,主要是为了
A. 方便欣赏风景 B. 利于海空交通
C. 避免破坏景观 D. 降低建设成本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 有利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向澳门转移 D.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
(3)C气流来自_____气压带。
(4)C气流和D气流相遇形成的气压带为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______。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__________,乙地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
(4)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5)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白天/黑夜)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C处的地质构造类型是__________,根据地层新老关系判断该地质构造的方法是______。
(2)B处的地貌形态是_____,其构造顶部部分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
(3)在图示区域进行修路、修建水库大坝等工程建设需要避开______处,可能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处,有利于储存石油、天然气的是______处。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海水侵蚀 B. 风化和风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图甲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象鼻山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与象鼻山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致的是
A. 青藏高原高耸入云 B. 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C.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D. 西北地区沙丘遍布
3.图乙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 ②为重熔再生作用
C. ⑤为外力作用 D. ⑥为变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