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有________。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1)东亚地区:冬季(1月)为西北风,夏季(7月)为东南风;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2)②⑤ (3)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气温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气温在0℃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比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小。 【解析】 整体该组试题以亚洲东部和南部局部区域为切入点,考查季风环流的成因、表现、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东亚地区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2)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后,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即图中的⑤;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南以东,东北信风带向南移动后,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风,即图中的②。图中其余各季风均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纬度较低的地方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较高的地方形成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冬季气温、年将随量多少、降水量季节分配等均存在差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沙丘是由______作用形成的,由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______风。

(3)图中断层南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图中断层北侧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我国的_____________(地形区)就属于此地质构造。

(4)D岩层的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_地貌,D岩层和C岩层的接触面常形成_________岩,按岩石的成因分类,C岩层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__岩。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从a地到b地之间是___作用下形成的__地貌;与a地相比,b地颗粒物粒径较____

(2)左图中某地可能会出现中图所示景观,该景观是在__作用下形成的。近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景观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右图中地形是陆地五种基本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中的___,判断理由是__

(4)右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__,判断理由是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  )

A.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    B. 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C. 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    D. 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

2.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

3.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板块碰撞    B. 冰川作用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

 

查看答案

读地貌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  )

A. 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

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2.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

A. 河流入海口    B. 山间河谷出口

C. 大江大河中下游    D. 盆地中心

 

查看答案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 ④③②①⑥⑤    B. ④③②①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⑤⑥④③②①

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 花岗岩    B. 页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