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地1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两个气压系统...

读“某地1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两个气压系统的形成原因是

A. 夏季海洋较冷,形成了冷高压    B. 冬季海洋较热,形成了暖高压

C. 因海洋地势较低而形成的高气压    D. 高空气流堆积,重力下沉形成的高气压

2.P地此时的盛行风没有给沿岸带来大量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P地沿岸此时的风向主要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

B. P地沿海地势低平,没有迎风坡

C. P地沿海有寒流经过,对该气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D. P地沿岸此时为冬季,空气中所含水汽少

 

1. D 2. C 【解析】 1.图示纬度向南增加,表示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甲乙两个气压系统为高压,是副热带高压的一部分,成因是高空气流堆积,重力下沉形成,D正确。 2.从图中看P地西侧为高压,风向主要由海洋吹向陆地;没有带大量降水的主要原因是P地沿海有寒流经过,对该气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A. 降水、蒸发    B.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C. 蒸发、降水    D.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2.关于“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满足生产活动的人为水循环

B. 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一定影响

C. 进入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与其排放的污水量始终相等

D. 人类活动影响水的社会循环,而对水的自然循环则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2.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查看答案

下图为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海口(20°02′N)四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甲图中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叙述正确的

A. ①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位于四川盆地    B. ②温差小主要原因是临海

C. ③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    D. 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

2.关于乙图中日照年变化的曲线主要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 Ⅰ地海拔高,空气稀薄

B. Ⅱ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C. Ⅲ地高寒气候,太阳辐射强

D. Ⅳ地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地球侧视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晨昏线处在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2.晨昏线从CD位置向AB位置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 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近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观察发现,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欢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牧民们说,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