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T1)远高于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另外,山体越大,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

1.下列山地中,山体效应最显著的是

A. 泰山    B. 华山    C. 阴山    D. 横断山

2.山体效应的形成不是因为

A. 地形闭塞,同外界的热交换少    B. 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

C. 晴天多,光照强    D. 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

3.与山体效应最吻合的地理分异规律是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    D. 非地带性

 

1. D 2. B 3. B 【解析】 1.由材料分析可知,由 “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 “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降水和山体的大小。泰山 位于我国的山东,华山位于我国的山西,阴山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山脉的山体较小,而且降水较少,因此“山体效应”并不强显著,横断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成南北走向,山体高大,而且来自印度样的湿润气流可以进入山谷,降水较多,因此,该山脉的 “山体效应”最为显著,故答案选D。 2.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内部的气温高于山体外部的气温,主要是由于山体内外热交换较少的原因,A正确;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温度较高是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转换成长波热能的原因,并非大气的保温作用,B错误;晴天多,光照强,山体才容易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C正确;而且,基面高,空气稀薄,大气易被加热,D正确。故答案选B。 3.由山体效应的现象可知,与低地相比,山地的气压、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而日照和辐射则有所增加,到一定的高度时有较大的降雨量、在山坡上,多种不同气候带的分布,类似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地标(如下图)多由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建筑构成,一般具备五大要素:外形、地段、技术、规模以及公众性。首先是建筑本身的形象鲜明突出,富有本土文化特点和内涵,有良好的视觉视线效果;其次,其所在位置必须是城市中的显赫地段、稀缺地段;第三,要代表当时最高的建筑技术和水平;第四,地标性的建筑应该是具有完备的能承载城市功能的群落,因此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最后是这样的建筑群落应有极强的包容性、公众性,让市民可以随时融入其中,参与其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地标建筑一般具有的功能是

A. 商务  行政  休闲    B. 商务  文化  旅游

C. 住宅  教育  行政    D. 旅游  商务 住宅

2.地标建筑一般不会分布在下列地点中的

A. 山麓    B. 水畔    C. 广场    D. 路口

 

查看答案

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它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挥示范作用。下图为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①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

②科技发达

③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强,经济基础好

④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

⑤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2.关于该示范区的建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减缓该区农村老龄化速度

B. 有利于该区生态环境改善

C. 容易导致区域内部重复建设,产生恶性竞争

D. 有利于加快该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3.目前该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中,最不可能的是

A. 组装制造业    B. 有色金属冶炼业    C. 电子装配业    D. 高级时装业

 

查看答案

    干旱指数r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是某地的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r值越大,表示(   )

A. 蒸发量越小    B. 降水量越小

C. 偏于干旱    D. 偏于湿润

2.据材料可以推测辽宁省的降水量(   )

A. 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 由南向北递减

C. 由东南向西北增加    D. 由南向北增加

3.沈阳市管辖区域(   )

A. r值在1.0-1.5    B. r值在1.0-2.5

C. 仅从r值看不存在缺水问题    D. 属于湿润带

 

查看答案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落成和“世界第八大奇迹”——棕榈岛工程的兴建,迪拜造就了一个个“地理奇迹”。

材料1: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2: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阿联酋馆景观图。

材料3:迪拜人口结构是约17%的人口为阿联酋公民,约83%为外国移民,其中印度人占40%、巴基斯坦人占15%、孟加拉人占10%,其他占18%。

材料4:“刚踏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劈头盖脑地向你涌来,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蓝和清澈,朵朵的白云都可以看得格外清晰。”

(1)据材料1指出从地理位置上迪拜为什么被誉为“中东的新加坡”?

(2)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直观地反映了本国自然环境的特点,请描述迪拜自然环境的特征。

(3)近年来迪拜加快炼铝工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生产中心。试分析其大力发展炼铝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色列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7%,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年蒸发量达2500毫米。然而先进的节水技术,使这个“不毛之地”变成了“花果之乡”,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地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经特拉维夫—雅法到南部的贝尔谢巴地区,年均调水4.0亿立方米左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以色列南部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灌溉农业区,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

(1)分析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的可行性条件。

(2)简述北水南调工程给以色列带来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