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    B. 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 位于从半干旱向干旱过渡的地区    D. 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A. 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 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

C.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 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1. D 2. D 【解析】 1.根据图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阶梯上,不是阶梯交界处,A错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B错误。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C错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自然环境条件脆弱,不够稳定,D正确。 2.黄土高原相比南方,降水量较小,降水强度也小些,A错误;南方降水多,降水强度更大,B错误。南方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丘陵开发程度大,植被破坏程度高,C错误。黄土高原中的黄土具有垂直节理性,加上降水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易被流水侵蚀,抗侵蚀能力低,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查看答案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    B. 政策

C. 人才    D. 市场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 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 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 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 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查看答案

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A.     B.

C.     D.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风沙、盐碱、旱涝    B. 乙——洪涝、风沙、低温

C. 丙——积温低,生长期短    D. 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查看答案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左图所示节气太阳光照图转绘到下图中。(要求:①在图的右侧用箭头画出三条太阳光线;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黑夜)

(2)左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时。

(3)当地球运行在右图中③段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填南或北)半球并向______(填南或北)方向移动;该时间段内,北京的昼长变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变_____;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北京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长                 D.新疆葡萄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