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增加下渗    B. 减少蒸发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

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A 2. B 【解析】 1.通过材料及图示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建设借助一些措施可以增加下渗,增大蒸发,减小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选A。 2.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拦截部分水体,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缓解城市淡水不足、雨季内涝,减轻热岛效应,但对城市的用地紧张几乎没有缓解作用。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2.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 日出前后    B. 中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午夜前后

 

查看答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中,下图示意自然界中某地理事物的运动(循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BC位于近地面,则(   )

A. B处气温低于C处

B. B处多为阴雨天气

C. D处气压大于C处

D. 与②相比,④受摩擦力影响更大

2.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B处为陆地,C处为海洋,则对四个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节①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B. 环节②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C. 环节③为植物蒸腾作用    D. 环节④强弱取决于人类活动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P地风向为②,则P、M两地的气压(   )

A. P<M    B. P>M

C. P=M    D. 无法确定

2.若气压P>M,则P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左图为某市2017年12月9日- 18日气温变化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日期是

A. 9 - 11日    B. 13 - 14日    C. 15 - 16日    D. 17 - 18日

2.据图判断,10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A. 白天①强,夜晚④弱    B. 白天②弱,夜晚③弱

C. 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D. 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深陷雾霾天气。雾由水汽凝结形成,霾由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2.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自然条件是(    )

A. 交通污染加重    B. 空气对流很强    C. 空气流动微弱    D. 大风降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