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 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2008年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比2007年推迟约0.6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所占比重)。
(1)材料一中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双选)(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
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割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1.读图说明我国
A. 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
B. 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
C. 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D. 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
2.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化的推进 B. 城乡人口迁移
C. 人口老龄化 D. 国家人口政策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A. 韩国、泰国、菲律宾
B. 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 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 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 “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 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 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我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很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工商业者在传统中国遭受贬斥的原因是( )
A. 被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B. 是被统治阶层
C. 四海为家,居无定所
D. 不能使劳动力增殖
2.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A.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 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3.与目前“四海为家”基本无关的是( )
A. 工业化步伐加快
B. 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
C. 改革开放的深入
D. “生态难民”
有关中国文化与人口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较大
B. 当代中国,适当的晚婚晚育已基本成为一种婚育时尚
C. 不同时期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变化不大
D.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婚姻地域的选择范围上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因是为了( )
A 扩大势力 B 发展生产 C 养老送终 D加快城市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