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成胭脂红色素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20—30℃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加那利群岛是一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表落。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产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分析。
(4)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肉桂是生态经济树种,生长不耐积水、喜疏松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沙壤,当空气湿度大于80%,温度为26~30 ℃时生长旺盛,较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树皮的增厚。一般在栽种5~6年后可砍树剥皮。树龄越长,皮越厚,质越好。肉桂全身是宝,其叶经蒸馏可得桂油,桂油是初级香料原料,国际市场普遍使用桂油深加工生产苯甲醛;树皮称桂皮,也是重要的天然香料、饮料配料和化工原料,桂皮初加工包括剥皮、晒软、搓卷成筒、晒干、包装等环节。
20世纪90年代,广西把肉桂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桂东南、桂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区。目前涌现出了大批肉桂种植千亩村、万亩乡镇、10万亩县市,肉桂初加工厂遍布各地,生产的桂皮、桂油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与广西北部相比,说明南部地区有利于肉桂生长的气候条件。
(2)分析广西肉桂选择在低山丘陵栽种的原因。
(3)广西肉桂初加工厂一般布局在原料产地,试分析原因。
(4)为广西通过肉桂产业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唐朝诗人李白曾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012年10月开工、2017年12月6日开通运营的西成高铁,让“蜀道难”彻底成为历史。西成高铁沿线工程以桥隧为主,其中陕西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2.1%。下图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成高铁2012年开工,2017年底才开通运营,修建时间长,其主要原因是( )
A. 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B. 沿线移民搬迁量大
C. 修筑高铁的资金紧张 D. 气候条件影响施工
2.西成高铁下列路段中运行速度最慢的可能是( )
A. 宁强南站—成都站 B. 西安北站—户县东站
C. 汉中站—宁强南站 D. 洋县西站—汉中站
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一茧一丝一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传统桑蚕养殖区,采桑叶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
A. 种植区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经营 B. 桑蚕养殖利润较高,人工费用比重低
C. 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 D. 灌木丛中作业,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2.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 B. 资金、技术、劳动力西移
C. 丝绸市场范围向西部扩大 D. 大气与水体污染范围扩大
3.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该生产活动所属范畴是
A. 综合利用 B. 农业结构调整 C. 多种经营 D. 延长全产业链
深圳市华强北商业区总面积约1.45平方千米,如今商业区日客流量30~50万人次。下图示意其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深圳华强北发展历程
1.上世纪80年代初华强北成为工业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原材料充足 B. 劳动力充足
C. 国家政策倾斜 D. 市场广阔
2.华强北工厂外迁,商场入驻,区域功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服务设施齐全 B. 企业竞争加剧
C. 人力成本上升 D. 土地成本上升
3.华强北成为“硬件创业的好莱坞”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电子信息产品供应链完整
B. 研发设计和市场销售能力强
C. 金融服务和物流配送快捷
D. 劳动力和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月下旬,宾馆经营者打算给各户型配备临时制冷设备。如果以房间一天最高气温作为安装标准,你认为最应配备制冷设备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再想在此体验相同的情景大约需要滞留多长时间( )
A. 一个星期 B. 十天
C. 半个月 D.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