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

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

A. 1880~1920年    B. 1951~1980年

C. 1981~2010年    D. 2011年以后

2.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

A. 养老设施完善    B. 教育水平高

C. 环境质量优越    D. 就业机会多

3.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

A. 老龄化加剧    B. 儿童数量增加

C. 出生率提高    D. 劳动力增多

 

1. B 2. D 3. C 【解析】 1.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由图可知,选项涉及的四个时段中,1951~1980年时间段内儿童人口数多、老年人少,且曲线斜率最高,据此该时段人口增速最快,选B。 2.现代人口迁移多是因为经济因素,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且越发达地区,一般出生率越低,但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人口迁移因素导致,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人口的流入,据此选D。 3.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减弱,劳动力人口比重也即适龄婚育人口占比增多,可能会导致出生率的增加,选C。儿童人口占比增加不等于数量增加,同样道理,劳动力占比增加不等于劳动力增多,实际上,根据预测,该时段日本总人口数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即使占比在增加,也不一定总人数会增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婴儿潮一代”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下图是1970年和2000年美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婴儿潮一代”人口增长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B. 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C. 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D. 新时期科学技术革命

2.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

A. 快速增长    B. 负增长

C. 稳定增长    D. 零增长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1年~2015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 甲——老年人口比例    B. 乙——出生率

C. 丙——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丁——死亡率

2.据图中信息可知,某市(   )

A. 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阶段

B. 2012年以来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

C. 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

D. 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查看答案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根据国际惯例划分,一般为15~64岁的人口。人口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称抚养比。

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总量在2013年达到顶峰    B. 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

C. 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时间是2016年    D. 人口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比重正相关

2.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主要目的不包括

A. 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    B. 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C. 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    D. 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查看答案

2017年是我国放开二胎的第二个年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又有12.43‰。下图示意我国1974年到1994牟的人口增长率与20年后1994年到2014年的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A. 人口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变化    B. 经济发展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

C. 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人口变化20年    D.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呈负相关

2.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年龄构成    B. 人口性别构成

C. 就业人口年龄    D. 老年人口比重

3.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

A. 大力发展经济    B. 调整生育政策

C. 实行晚婚晚育    D. 禁止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树林指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最适合生长温度是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20℃,当最冷月与平均气温低于5℃以下时任何红树植物均不能生存。

沉积物是红树林立足的基础。红树林适合生长在pH值低、高水位、细质的冲积土上,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中。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积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下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红树林的生长环境。

(2)与西岸相比,澳大利亚东海岸红树林物种丰富,分析其原因。

(3)结合红树林的生长习性,归纳红树林的环境效益。

(4)近年来,全球许多地方红树林破坏严重,导致环境问题严重,指出保护红树林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