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杨是一种生长在河岸、河湾的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具有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却有着“湿地抽水机”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用林引种到洞庭湖区,巅峰时期,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在2017年12月,洞庭湖黑杨被大量砍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大量种植黑杨后( )
A. 生物多样性增多 B. 洲滩湿地旱化加速
C. 河道泄洪能力增强 D. 土壤腐殖质增多
2.针对当前洞庭湖黑杨产业的发展,当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迅速恢复黑杨面积,保护黑杨造纸用林
B. 发展黑杨木材深加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收
C. 推广黑杨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D. 控制黑杨的种植面积,引种水土要求低的速生林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M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
A. 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 供气、液化气站
C. 供水、农田灌溉 D. 钢材、轧钢厂
2.下列说法与图示产业链各环节联系相符的是( )
A. 冬季高效农业大棚光热可直接利用太阳能
B. 热电厂供电供热保障多晶硅厂的生产
C. 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为热电厂直接冷却的水源
D. 太阳能电池板厂的原料都来源于该工业园区
读我国四类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区域位置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可能为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B. 乙地可能为黑龙江北部、一年两熟
C. 丙地可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三熟 D. 丁地可能为珠江三角洲、一年两熟
2.以下关于四地的叙述有可能的是
A. 乙地热量不足,不利于商品化农业发展
B. 甲地地广人稀,适合商品粮基地建设
C. 丙地农业发展条件好,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D. 丁地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黑土肥力下降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 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 上游修建水库
C.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世界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图为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
B. 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
D. 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
3.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 ②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
③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渔业 ④保证植物成活率,营造森林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的影响是( )
A. 含沙量减小 B. 河床抬升加快
C. 径流量增加 D. 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3.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 坡面径流流速小 B.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C. 降水量减小,且强度小 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