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的河流发源地和河流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

(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

 

(1)东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 (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较多;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3)植树造林能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避免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树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 【解析】 整体该题以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为材料,考查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少于200m, 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000m,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m升到1000m,为太行山区。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等灾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三江并流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A.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 南高北低,横断东西

C. 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D. 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2.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

A. 河流水流湍急    B. 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

C. 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    D. 该河为地上河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 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 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 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 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 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 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 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四大盆地判断正确的是

A. 盆地①位于最东面    B. 盆地③又被称为聚宝盆

C. 盆地②位于季风区    D. 盆地④又被称为紫色土盆地

2.关于盆地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B. 天然气、钾盐等矿产资源丰富

C. 属于外流区域,有闻名于世的农业灌溉工程    D.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流水作用为主

 

查看答案

读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为青藏高原    B. ③为黄河谷地    C. ②为四川盆地    D. ④为喜马拉雅山

2.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 具有广阔平原    B. 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 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3.关于④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 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 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D. 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地堑,后经过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

 

查看答案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左图、右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1.①地形区为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东南丘陵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 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 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 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