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为我国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地盐碱地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采地下水 B. 化肥使用量大
C. 过度放牧 D. 灌溉措施不当
2.针对A、B两地土地盐碱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提高地下水水位 B. 大力发展牧业
C. 增施化肥,改良土壤 D. 建立排灌系统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 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
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下面乙图为甲图M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M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A. 洪涝灾害频率降低
B. 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
C.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2.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①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图示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A. 不合理利用土地 B. 植被覆盖率低
C. 地壳活动更活跃 D. 河流径流量更大
2.C 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河道弯曲,支流多 B. 洪涝集中春季和冬季
C. 跨流域调水 D. 地形崎岖,排水不畅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读图“我国能源调运”,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 火电、天然气、水电
B. 石油、天然气、火电
C. 天然气、石油、水电
D. 火电、石油、天然气
2.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坑口电站”适用于
A. ①输送线路 B. ②输送线路
C. ③输送线路 D. 三条线路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