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A. 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
B. 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
D.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 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 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 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A. 非洲 B. 西欧 C. 北美 D. 大洋洲
2.上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B. 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 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D. 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3.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A. 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 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 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D. 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原因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 1 B. 2 C. 3 D. 4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 埃及 B. 中国 C. 新加坡 D. 德国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乙
下图示意我国2008年末人口(单位:万人)统计资料。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 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 2008年城镇人口多,乡村人口少
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 教育、医疗、就业压力过大 B. 城市数量增长过慢
C. 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 环境承载力到达极限
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1964~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 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 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 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 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 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