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A. 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 B. 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C. 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 D. 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
2.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③利用太阳能发电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示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H、R B. Q、R
C. Q、H D. H、K
2.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的地区是
A. Q、R之间 B. N、M之间
C. S、R之间 D. S、K之间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指数值中的每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 华北地区寒潮多发
B. 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提前
C. 天山雪线偏高
D. 南方地区羽绒服滞销
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 )
A. 1880年 B. 1920年
C. 1980年 D. 2000年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 气温:暖—冷—暖 B. 气压:低—高—低
C. 降雨:晴—雨—晴 D. 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3.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 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 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 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