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 (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指数值中的每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 华北地区寒潮多发

B. 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提前

C. 天山雪线偏高

D. 南方地区羽绒服滞销

2.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  )

A. 1880年    B. 1920年

C. 1980年    D. 2000年

 

查看答案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A.     B.     C.     D.

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 气温:暖—冷—暖    B. 气压:低—高—低

C. 降雨:晴—雨—晴    D. 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3.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 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 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 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祖国上空的地球图景。通过画面里的云系位置可以判读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锋面雨带在我国的位置推断,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最可能为

A. 1月    B. 4月    C. 6月    D. 10月

2.能反映图示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此时海南岛东侧的主导风为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昆明

A. 降水量较大    B. 气压较贵阳高

C. 以晴天为主    D. 气温日较差小

2.与云南省相比,贵州省

A. 冬季低温危害较大    B. 全年太阳辐射充足

C. 洪涝灾害多在冬季    D. 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查看答案

下表为南京市2016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B.

C.     D.

2.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 空气质量更差    B. 大气辐射增强

C. 可能出现作物冻害    D. 气压更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