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古人通过对每个节气的天气、物候现象的观察来把握季节的变迁,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

表1 我国秋季的主要节气

(1)说出我国秋季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特点。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此时,华北地区于夜间始现白霜。呈现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的肃杀景象。

(2)简述“秋分”至“霜降”期间华北地区的气温特点。

晚秋时节气温波动大,空气温度常会突然下降,使地表温度骤然降到0℃以下。农作物因此受到损害,造成霜冻灾害。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有关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其它影响。

 

(1)秋分前,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秋分时各地均昼夜等长;秋分后,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整个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2)气温逐渐降低,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气温日较差大。 (3)原理:“烟熏法”产生的烟雾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热量损失减少,提高了地面温度。烟雾本身具有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减少了霜冻危害影响:增加大气污染。 【解析】 (1)结合材料一表中节气,秋分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各地均昼夜等长。秋分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整个秋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我国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2)“秋分”至“霜降”期间,太阳直射点南移,华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气温逐渐降低,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气温日较差大。 (3) “烟熏法”产生的烟雾,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尘埃杂质增多,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热量损失减少,提高了地面温度。烟雾本身具有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对减少霜冻危害也有影响。此方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增加大气污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

(1)说出该游客行进的方向,估算其步行距离及A地到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

图Ⅰ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2)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Ⅰ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村中建筑整体筑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村中道路则依山势修建,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寓意“平步青云”、“紫气东来”。

(3)分析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

 

查看答案

2018年8月11日上午8时许,房山区大安山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崩塌。因预警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关于滑坡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A. 为避免诱发滑坡灾害,应全面停止山区工程建设

B. 夏季雨后应尽量避免山区游玩,远离灾害易发区

C. 灾前可借助遥感技术,预测滑坡灾害的发生地点

D. 灾后可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人员伤亡情况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③④②

2.图中

A. 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 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 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查看答案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

A. 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    B. 位于地势第一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

C. 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    D. 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

2.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

A. 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B. 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

C. 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D. 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由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洋流

A. 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    B. 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

C. ③受中纬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D. 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    B. 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 ③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    D. ④⑤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