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

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A. 气温低,蒸发弱    B. 降水量超蒸发量

C. 湖中有泄水暗河    D. 多冰雪融水汇入

2.Ⅰ时期,湖区气候相对

A. 冷湿    B. 冷干    C. 湿热    D. 干热

3.研究发现,Ⅲ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A. 气温显著下降    B. 入湖泥沙减少    C. 农业引湖灌溉    D. 径流汇入增加

 

1. C 2. A 3. C 【解析】 本题组以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为背景材料,以杞麓湖为淡水湖的原因、Ⅰ时期湖区气候状态、Ⅲ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湖泊的补给方式、气候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影响水体状况的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基本知识和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中等,对解题者的地理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应结合设问具体限制信息,调用水循环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进行解题。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杞麓湖为封闭断层陷落湖,该湖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可该湖又为淡水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淡水湖的性质是湖水中盐度低,要么该湖入湖水多,补给量大,要么该湖水可以外流,虽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有断层存在,可能湖中有泄水暗河,从地下汇流,C正确;气温低蒸发弱不代表该湖就是淡水湖,因为湖水中盐分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青藏高原上很多湖泊气温低蒸发弱却成为了咸水湖,A不符;结合材料可知沿湖为重要的农耕区,如果降水量超过蒸发量,又没有明显地表外泄出口的话,湖水水位应该呈上升状态,农耕区将不会存在了,B不符;该湖位于滇中高原,那里没有大量冰川存在,湖水的补给方式是以降水补给为主,多冰雪融水汇入不符合实地情况,D不符;故本题C为正确选项。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从图示信息判断,可知Ⅰ时期湖区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偏低,因此该时期湖泊的水位应该偏高。而气候呈现干或者热的状态时,将会出现降水少、蒸发量大的现象,由此而造成的是湖泊水位下降变浅;如果气候呈现冷湿的特征时,蒸发弱、降水多,此时湖泊的水位才能保持较高。故选项中气候有干及热内容的均不会形成图中Ⅰ时期湖泊的特征,BCD错,A正确。(湿热虽然降水可能较大,但蒸发量较冷湿较大,所以冷湿状态下的湖水位会保持更高状态)。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如果Ⅲ时期降水丰富,那么湖泊水位应升高,此时碳酸盐含量应较低,但设问中却是“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所以可以推测出,此时应该是虽然降水量大,但用水量可能了大,导致湖泊水位较低,再加上该湖周边为重要农业区,所以最有可能是农业引湖灌溉使湖泊水位下降,C符合;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时间段从1986年左右开始,当前的全球气候特征是气候变暖,并没有呈现出气温显著下降的特征,A不符;结合周边是重要农耕区的信息,可推测受湖泊周边人类农耕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应有所增加,入湖泥沙应呈增加趋势,B不符;如果径流汇入增多,将会导致湖泊水位升高,这样湖水中的碳酸盐含量应下降,D不符;故本题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天兴乡位于武汉城区东北部的江心洲上,其聚落分布受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及河道自然演变影响显著,早期天兴乡居民住宅聚落选址主要在沙洲南部,后来又向北部迁移目前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形成多个“空心村”。下图示意天兴乡1991-1998年沙洲形态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的因素是

A. 围垸建村 B. 流水作用 C. 经济发展 D. 交通变化

2.目前天兴乡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的根本原因是

A. 沙洲面积大幅度减小 B. 生态用地大面积增加

C. 受长江三峡大坝建设的影响 D. 武汉城市化进程加快

3.推测天兴乡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A. 建设钢铁工业基地,吸引武汉市区人口迁入

B. 大力建设高级住宅区,解决“空心村”问题

C. 变废弃村落为生态用地,打造休闲服务中心

D. 对原废弃村落进行复耕,建设粮食生产基地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

A. 位于南半球    B. 该日昼长夜短

C. 图中河段无凌汛现象    D. 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

A. 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 青岛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

C. 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葱绿    D. 中国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北半球夏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

A. 东海    B. 南海    C. 地中海    D. 印度洋

3.“一带一路”沿线,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中亚    C. 南亚    D. 西亚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位于非洲中北部,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湖面积随季节变化很大,最大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湖的海拔281米,西部深,东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

(1)非洲大陆各种气候基本上沿____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变化,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___。

(2)图示甲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该处1月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3)图中乙地沿岸地区冬季多浓重湿雾,分析其成因。

(4)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5)推测乍得湖面积急剧缩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18年某日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出现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为台风共存的局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判断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2)此时京津地区的天气情况如何,说明理由。

(3)简述A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