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北半球夏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

A. 东海    B. 南海    C. 地中海    D. 印度洋

3.“一带一路”沿线,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中亚    C. 南亚    D. 西亚

 

1. B 2. C 3. D 【解析】 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环境特征。 1.从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距海远 近造成的,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故选B。 2.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微 弱,风浪小。故选C。 3.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临海,有大量海水资源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先进,资金充足。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位于非洲中北部,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湖面积随季节变化很大,最大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湖的海拔281米,西部深,东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

(1)非洲大陆各种气候基本上沿____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变化,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___。

(2)图示甲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该处1月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3)图中乙地沿岸地区冬季多浓重湿雾,分析其成因。

(4)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5)推测乍得湖面积急剧缩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18年某日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出现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为台风共存的局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判断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2)此时京津地区的天气情况如何,说明理由。

(3)简述A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

(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为__________,此照片拍摄方向约是__________,此时极昼的范围在__________

(2)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结束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__

(3)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是__________

A.0°      B.12.5°   C.22°      D.34.5°

 

查看答案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经眉山市、雅安市、康定市,跨金沙江后进入西藏自治区,经昌都、林芝、山南至终点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1838公里,桥隧总长1413公里,占线路全长的81%。读下图“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川藏铁路沿线的城市主要布局在

A. 水运便利的河流冲积平原上    B.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绿洲上

C. 光照强烈气候凉爽的高山上    D. 海拔较低热量较高的河谷中

2.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桥隧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开辟生命通道

②落差大地形复杂,降低线路坡度

③海拔高气温低,减少冻土影响

④地质活动较活跃,避开多灾地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下左图为我国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古镇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河岸处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B. 流水对c岸侵蚀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C. 相对于a岸和b岸,d河岸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D. b处河道泥沙淤积,航道较浅

2.古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 垂直河岸,节省成本    B. 通风散热

C. 疏风防寒    D. 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