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完成...

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

B. 半沙漠地区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

C. 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

D. 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

2.①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 B 2. C 【解析】 1.绿洲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气温日较差小,A错。与绿洲相比,半沙漠地区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B对。新疆位于温带,图中气温最小值大于0℃,温度数据不可能是当地的冬季,C错。太阳辐射最高值在正午12点,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不一致,D错。故选B。 2.读图,①时段内是白天,半沙漠区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a处的风向由绿洲吹向半沙漠,北半球向右偏,结合指向标,主要为西南风,C对。A、B、D错。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查看答案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石家庄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作物品种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地形因素

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 昼夜温差小    B. 夜间多云    C. 强风    D. 大气逆辐射弱

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

A.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不变

D.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滞后

 

查看答案

下图为全球海陆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 水汽输送、下渗、河川径流、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下渗、河川径流、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河川径流、下渗、水汽输送

D.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河川径流

2.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代表的环节,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相关性最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某课堂演示实验(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列各题。

1.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2.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 河流出山口    B. 平原边缘处

C. 狭长山谷底    D. 河流入海口

 

查看答案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 “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 CME发生于色球层    D. 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2.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A. 2005~2006年    B. 2006~2007年

C. 2007~2008年    D. 2008~2009年

3.“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A. 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 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 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 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