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
(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 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C. 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一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 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 坡面径流流速小 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 地表起伏增大 B. 河流含沙量增大
C. 土壤质地变差 D. 植被条件变差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1.上述材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 人口增长过快
2.造成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 )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夏秋季节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地形坡度大 ⑤过度开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3.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危害主要是( )
A. 易形成沙尘暴 B. 物种锐减或灭绝
C. 淤积河湖,加剧洪涝 D. 土地肥力上升
4.该地区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 抓好川、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全部发展水稻种植业
B. 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植被,走生态农业道路
C. 全面退耕还林,全部发展畜牧业
D. 以水产业为龙头,发展灌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以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上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题。
1.下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 水平梯田 B. 坡式梯田 C. 隔坡梯田 D. 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
2009年6月19日上午9时30分,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九次调水调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 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
B. 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好准备
C. 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的奇观
D. 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冲沙减淤的效果最佳
2.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B. 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C. 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D. 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