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只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A. 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 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 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 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2.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制度盛行的结果是( )
①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②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
③林草植被遭破坏,林草种源能再生 ④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 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 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 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 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读“我国某景观图”,回答以下各题。
1.图中所示应为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内蒙古高原
2.该地区地貌景观特征是( )
A. 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 地表崎岖,岩石祼露、沙漠化
C. 土壤贫瘠,形成红色荒漠
D. 植被稀少,广布沙质和砾质荒漠
3.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 )
A. 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
B. 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
C. 风力沉积的结果
D. 内力作用的结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
B. 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2.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是( )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②耕地质量下降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淤积下游河床
⑤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植树种草面积(虚线)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 )
A. 年降水量约为320~34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1 300~1 350平方千米
B. 年降水量约为430~45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550~580平方千米
C. 年降水量约为550~58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430~450平方千米
D. 无法估量
2.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下列哪一地区的植树种草的面积有关( )
A. 山东境内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太行山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的信息看,为保障农业稳产,改良的因素是 ( )。
A. 地形 B. 降水
C. 水源 D. 土壤
2.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 )。
A. 防洪 B. 发电
C. 养殖 D. 防治水土流失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 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 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 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 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2.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 封山育林 B. 乔灌结合
C. 林草结合 D. 乔木纯林
3.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 增加土壤矿物质 B. 提高土壤紧实度
C. 增强抗旱涝能力 D. 减少地下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