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林内郁闭度大 B. 林外降雪较多
C. 林内气温较高 D. 林外风速较小
2.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
A. 慢,风速较小 B. 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 快,太阳辐射较强 D. 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3.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A. 春季融雪量增加 B. 融雪速度降低
C. 融雪时长缩短 D. 河流汛期提前
下列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A. 土壤含水率上升 B. 地下水储量增加
C. 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_______________期和相对温暖的________期的交替。
(2)最近几十万年以来,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________纬度向________纬度,从高山向________推进,气候明显变________;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________。
(3)最近一次冰期发生距今________万年到距今________万年之间。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________中。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大气人为产生CO2的排放量与平均气温变化(图甲)和世界主要排放CO2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图乙)。
材料二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在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7%、欧盟8%、日本6%。
(1)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趋势关系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______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_______面积的减少有关。
(3)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4)结合图乙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排放CO2总量最多的发达国家是________。
读“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是以________时期和被称为冰期的________时期交替出现。
(3)图示的地质时期曾出现过__________次大冰期气候。
(4)仙女木是分布在北半球温带高山及寒带地区的植物,在北欧的地层中先后发现仙女木的残骸。新仙女木事件是指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该事件之后气候变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B.近2万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1)对图中海平面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在近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________。
(3)从气候变化来看,图中代号能够表示现代间冰期的是______________,末次冰期的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