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是以________时期和被称为冰期的________时期交替出现。
(3)图示的地质时期曾出现过__________次大冰期气候。
(4)仙女木是分布在北半球温带高山及寒带地区的植物,在北欧的地层中先后发现仙女木的残骸。新仙女木事件是指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该事件之后气候变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B.近2万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1)对图中海平面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在近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________。
(3)从气候变化来看,图中代号能够表示现代间冰期的是______________,末次冰期的是______。
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1.左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问题 B. 臭氧层被破坏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水旱灾害频繁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的哪个部分出现相对明显的变化(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 的海冰,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 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期间( )
A. 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
B. 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C.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负相关
D.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正相关
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
A.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年~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
A. 降水年际变化大 B. 气温逐年增高 C. 降水季节变化大 D. 气温逐年降低
2.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A. 1960年~1969年 B. 1980年~1989年 C. 1990年~1999年 D. 2000年~2009年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 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 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 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
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 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 强烈反射太阳辐射